(“黨代表話十年”欄目)
近期,為籌建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黨委書記鄧強,忙于奔波各地,對接相關科研、需求單位和管理部門。蘇州納米所搶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機遇,瞄準未來新型顯示發展的斷點、堵點和難題,規劃新型顯示技術發展體系布局,舉全所之力,爭創新型顯示芯片與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通過幾輪專家論證,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
從北京到蘇州工作已有10余年時間,鄧強參與籌建蘇州納米所、蘇州醫工所等工作,也見證了蘇州科技事業的發展,是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蘇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
聚焦前沿凝練方向
作為我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與蘇州的合作由來已久,目前在蘇載體機構達34家,包括蘇州納米所、蘇州醫工所等兩家中科院建制研究所。
“從2004年開始,中科院針對新興交叉學科領域與經濟發達地區共建研究所。蘇州很快就提出共建納米研究所。2006年,我在中科院院部分管這塊工作,從開始的方案就介入了納米所籌建?!编噺娬f,自己與蘇州的緣分也越來越深,2008年,他從北京來蘇參與蘇州醫工所籌建,從此開始扎根蘇州。到2019年,鄧強又赴蘇州納米所工作。
納米科技從一個概念到落地,并非一蹴而就。鄧強說,科技創新有其自身的規律,一個學科的發展,一個科學體系的形成,需要長時間腳踏實地的積累和沉淀。
2009年,蘇州納米所通過驗收后,從最初的偏向自由探索,經過十幾年的凝練,在科學方向布局上有了清晰的聚焦,在電子信息、納米生物醫學、納米材料等大方向上,都有具體的細分。在納米生物醫學方向,目前已凝練到了類器官技術領域,通過類器官芯片的創制,來支撐藥物篩選、個性化醫療、細胞分析等應用。
經過多年發展,蘇州納米所在主攻方向上收獲了一批又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人才方面,蘇州納米所從科學家、科研人員、工程師到管理人員,目前已集聚了700多名人才。此外,還有700多名在讀研究生。與此同時,蘇州納米所廣邀海內外學者交流研討,為推動蘇州納米產業發展、科技創新貢獻智慧力量。
開放共享技術服務平臺
蘇州納米所不僅在源頭創新上有了深厚積累,同時構建開放共享的納米技術服務平臺體系,服務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開展原創設備研發等,促進地方產業集聚與發展。
作為科技公共開放實驗平臺,蘇州納米所承建的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真空互聯裝置,目前二期建設已基本完成。同時,蘇州納米所建設了納米加工、測試分析、納米生化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這些平臺支撐著重大項目研究、共性技術開發、關鍵設備研發,也服務地方企業。
“有了公共平臺,企業不需要自己再買設備、維護設備,可以大幅節約創新創業成本?!编噺娬f。據統計,近年來四大公共平臺每年服務企業達900家。
不斷提升公共平臺服務層次和水平。今年8月,蘇州納米所與高科技跨國公司瑞士龍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手共建中國首個“細胞治療與生物制品質控技術平臺”。該平臺位于蘇州納米所的納米生化平臺,將聚焦細胞治療與生物制品質控領域,向生物醫藥特別是細胞基因治療相關企業和院校提供先進設備和技術服務。
“單位門前的這條若水路,剛開始是位置偏、人流少,現在可以說是條科創大街,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在這里不斷集聚?!编噺娬f,這與蘇州這么多年堅持創新引領、重視前沿布局是分不開的。
鄧強說,未來發展,蘇州納米所將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圍繞主攻方向和基礎研究領域,強化創新引領,努力打造成為納米科技創新的策源地、人才引進培養培訓的高地、高新技術企業的聚集地,為“蘇州制造”走向“蘇州創造”、產業創新集群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蘇州日報》2022年10月13日 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