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科研機構來說,通過科技創新突出需求牽引核心技術,逐漸形成技術特色,才能從根本上促進企業穩定發展,進而解決就業問題?!敝锌圃禾K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納米所”)黨委書記鄧強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精益創業,就是要探索依托高水平科研成果實現高質量就業的模式。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等8部門印發了《關于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 力促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通知》,要求相關示范基地,聚焦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政策落地、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創新創業資源開放共享等4個方向,構建專業化、全鏈條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作為國家雙創示范基地,蘇州納米所定位于納米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深入實施精益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注重前端的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構建了“公共技術平臺+育成孵化體系”雙輪驅動的精益創業帶動就業模式。
01.打造公共技術平臺
精益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要求,示范基地要抓實創新創業資源開放共享。蘇州納米所聚焦國家需求,突出原創技術引領,在此基礎上與相關企業合作,形成了創新鏈條。
鄧強告訴記者,創新創業活動首先要了解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關系。比如科研機構、或以大學為依托的研發型企業,通過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重大方向,形成創新合力,把各鏈條的優勢更好地整合起來,有利于形成技術和產業突破。
“對于我們這樣的科研院所來說,要注重研發原創核心技術,努力成為創新策源地。在創新鏈條中,我們一直處于前端源頭,需要注重探索性、顛覆性的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端相結合?!编噺娬f。
開放共享和為企業服務是蘇州納米所做公共技術平臺的初衷,也是區別于其他創新創業主體的一大特色。
蘇州納米所進行精益創業的一大措施就是打造公共技術平臺。它主要是指納米加工、測試分析、納米生化等公共技術平臺。以企業共性關鍵技術需求為導向,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聯合研發、成果檢測、加工分析、小試中試等一系列技術創新支撐服務,降低初創企業自主建設平臺成本。
以納米加工平臺為例,平臺具有開發微納電子器件、微納光機電系統、生物傳感器及生物芯片等多功能的技術支撐體系,以及高度開放、設備共享的平臺服務模式,為產業上下游企業提供了設備共享、開發設計和檢測加工、技能人才培訓等服務。
據統計,自2021年以來,僅蘇州納米所納米加工、測試分析、納米生化等公共技術平臺共計服務企業已經超過900家。
鄧強介紹,不同于提供減免房租、金融貸款、法律支持等傳統做法,蘇州納米所在創新孵化上更加重視打造科技創新的生態環境。
“我們建立平臺的目的,一是通過設備應用支撐科技創新;二是培養一系列科研人才,用于維護和使用平臺;三是形成共性技術創新,用來繼續突破新設備的研發和改造?!编噺娬f。
02.與區域發展需求有效結合
“技術創新到產業發展是一個長鏈條,它不是單一機構可以全部完成的,因為每一個階段的性質、條件等情況不一樣,需求也都有所不同?!编噺娬f,蘇州納米所在聚焦科技前沿的同時,強調了跟后端的銜接。
實際上,從科研人員創新成果研發到產品加工測試提供平臺技術支持,公共技術平臺提供了全鏈條的創新創業服務,吸引了更多企業來蘇州發展。
據了解,目前,通過公共技術平臺,已成功培育出蘇州恩都法汽車系統有限公司、蘇州源戍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宜確半導體(蘇州)有限公司等一批初創企業。同時,加速了蘇州納維科技有限公司、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蘇州伊歐陸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等一批成長企業。此外,服務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智能電網研究院、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了企業吸納畢業生就業。
“以前有很多科學家憑興趣閉門造車,自己立項,自己做項目,這都是在一個小圈子里內循環,缺少對國家和企業需求的有效銜接,所以造成了很多科研成果不知道如何轉化,因此現在更加強調突出定向基礎研究?!编噺姼嬖V記者,“我們不是什么應用都干,而是強調把特色做強做大,特別是跟區域發展需求進行有效結合?!?/p>
以納米醫學為例,目前,創新藥成為蘇州發展的一大名片,相關創新型、研發型企業較多。蘇州納米所的一個研發方向就是納米醫學,比如對于類器官技術的研發,通過模仿器官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實現藥物篩選和個性化醫療。
近日,由瑞士制藥巨頭龍沙集團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合作共建的細胞治療與生物制品質控技術平臺正式啟用,未來將在細胞和基因治療以及生物藥的研發、生產工藝優化、質量控制等方面,為周邊企業和院校提供更多本地化支持服務。
“我們圍繞一些重點方向開展科學研究,可以幫助平臺高效提升創新能力。這就相當于有人給我們送了幾臺車,都讓我們來試用。如果將設備給鄉鎮企業用,能學會已屬不易,但我們能提出問題和改進方法,將技術和設備價值發揮到最大化?!编噺娕e例道,加工測試平臺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一些工藝技術開發設備,幫助其降低成本,而且有助于形成創新集群,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03.在需求端和供給端提供雙向引領
公共技術平臺在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設備和技術的同時,也非常注重高層次技術人才的培養,在需求端和供給端提供雙向引領,推進精益創業帶動就業。為此,蘇州納米所形成了育成孵化體系。
“育成孵化體系非常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初創企業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我們就幫助它,使其變得更加專業?!编噺娊榻B,這個體系的模式主要是,研究所聯合地方政府和企業等創新單元,構建政產研協同創新鏈。發揮蘇州優勢產業資源,構建全生命周期的成果培育轉化體系,建設創新要素融通的專業化特色化雙創產業社區,為具有產業化潛力、能產生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項目提供涵蓋工位孵化、研發生產場地、支持政策申報、領軍人才培育、技術平臺服務、投融資對接等全鏈條綜合服務。通過支持科技初創企業發展和科研人員創業,培育創新動能,吸納帶動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
“真正可以引領產業發展的原創技術,包括人才體系的培養,是要靠自己的,而不是靠引進幾個外資就能解決的?!编噺娬f,“企業發展一定要有核心技術,并與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在增強了競爭力的同時,有助于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p>
鄧強表示,下一步,蘇州納米所將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學和功能材料三大方向和基礎研究領域,強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引領,繼續實施精益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一方面,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壯大提供技術支撐和創業服務,推動科創企業吸納就業;另一方面,搭建校企人才供需對接的窗口,培訓職業技能人才,促進高校畢業生和職業技能人才高質量就業。
(摘自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記者 杜壯)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微信號